文章分類Article
解剖列車—淺前線
解剖列車-淺前線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概觀:
淺背線從足背到骨頭兩側,連接整個身體的前方,並且分成兩段-腳趾到骨盆與骨盆到頭部。當髖部伸直,如站立時此兩段可視為一個整體連續的肌筋膜路線。
姿勢功能:
淺前線的整體姿位功能是平衡淺背線,並從
頭頂提供彈力支撐,提起骨架中重力向前傾的部分一恥骨 、肋骨、臉 。淺前線的肌筋膜也維持了 膝蓋的伸展姿勢。淺前線的肌肉有助於保護人體前表面最柔軟和敏感的部位,並保護腹腔的內臟。
淺前線始於腳趾的頂端 ,淺前線嚴格來說透過腳趾趾骨的尖端周圍骨膜與淺背線連接,但它們並沒有明顯的相連。功能上,淺背線與淺前線這兩條解剖列車經線彼此相對 。
淺背線負責屈曲腳趾,淺前線伸展腳趾,事實上已姿勢的觀點來說,背屈肌可以抑制腔排骨複合體移動到太後面 ,蹠屈肌則能防止腔排骨複合體移動到太前面。身體的前後平衡主要是由這兩條經線之間的鬆、緊關係來維持,若納入軀幹和頸部,則必須考慮深前線才算完整 。
動作功能:
淺前線的整體動作功能是屈曲驅幹和髖部、伸展膝部,以及背屈足部,或阻抗其相反動作。淺前線在頸部執行一連串複雜的動作。
因為淺前線需要產生突發、強力屈曲的動作,使得淺前線含有較高比例的快縮肌織維。主要為耐力導向的淺背線與需要快速反應淺前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出 ,當其中一條經線需要進行收縮時 ,另一條就要被伸展 。
肌筋膜(軌道)與骨骼(車站):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腳趾:
淺前線的起點源於腳趾頂端的三條肌腱。從腳趾往上走,淺前線有兩條額外的肌腱。外側面是源自第五蹠骨的第三排骨肌;內側面是從腳內側的第一蹠骨出發的脛骨前肌腱。淺前線既包括足背短伸肌也包括小腿的長肌腱。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脛骨:
淺前線的筋膜平面向上通到小腿的前室 ,途中穿過伸肌支持帶。該支持帶本質上是更淺層筋膜平面的較厚延伸,圍繞小腿的深層筋膜。這條增厚的支持帶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將肌腱向下抓,也為維繫淺前線的肌腱提供滑輪的作用,並將力量從小腿肌引導到腳趾。這也是一個富含本體覺的區域。淺前線在支持帶的往上方向上通過小腿的前面。在側面,它包含小腿前室的肌肉(脛前肌和伸趾肌、拇趾長肌)以挖勺狀位於骨間膜前方。在內側,我們發現在徒手治療必須包含覆蓋在脛骨和其骨膜上的小腿筋膜,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小腿前室:
脛前肌通常是小腿前室最強壯的肌肉,整個前室才能產生背屈和抵抗蹠屈的動作。
淺前線的初始軌道包括七條肌腱,其行經更淺層的支持帶並聚集到小腿前室。
當這個腔室的肌腱群組通過支持帶的限制性綁帶時,動作時會受到限制。肌腱旁鞘膜的潤滑連續性與局部小腿深層筋膜支持帶的上下之間的張力經常會影響腳踝動作,可以透過適度的放鬆得到舒緩。
大腿:
雖然肌肉本身會在小腿前室附著到脛骨、腓骨、骨間膜,淺前線的下一站是在此軌道的內側與外側頂端:脛骨結節和脛骨髁 。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繼續一直線往向上行,股四頭肌從這裡開始與髕骨下肌腱往上走。在這裡的淺前線包括髕骨
(最大的種籽骨) ,能夠讓淺前線遠離膝關節支 點,使股四頭肌的組織有更大的力矩可以伸展膝 蓋。髕骨位於股骨的一個凹槽(滑車),確保股四頭肌及來自各個不同方向的拉力,仍然能夠在膝關節前方的軌道正常行走。
股四頭肌其中的三條肌肉,都緊抓住股骨幹的不同部位,但股直肌,則是繼續向上,將淺前線延伸到骨盆。雖然股直肌佔了大腿大部分的前表面,但其近端附著處卻不是那麼表淺,它的上端潛入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之下,附著在髂前下棘 (AIIS) ,稍微偏髂前上棘 (ASIS) 的內下方 。股直肌有一個小型卻很重要的頭,包覆在髖關節的頂部。根據觸診和解剖的經驗 ,在不確定比例的人口中,這條肌肉有一條額外的筋膜附著到髂前上棘。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股四頭肌:
嚴格來說,淺前線只包括股直肌,而不是整個股四頭肌。為了這條經線的活動度,我們必須確保股直肌這個雙關節肌肉,可以自由地在髖關節和膝關節做動作。反覆的運動模式,尤其是在競技運動中,可能導致股直肌被卡在另外三頭肌內,限制滑行,或髕骨上滑囊受限制。
從膝蓋到髖部除了股直肌還有兩條分支經線或替代路線。縫匠肌從內側彎曲向上至髂前上棘(同側功能線)與髂脛束的前邊緣從小腿外側到同樣髂前上棘的位置(螺旋線),最後都與髂前上棘連接走到腹外斜肌,這些不同的支線使我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行進到腹部與肋骨影響我們每天用於步態和日常生活活動的旋轉。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腹直肌:
腹直肌的起點從恥骨嵴連至第五肋骨,因髂前下嵴和恥骨屬相同骨骼的一部份,恥骨每往上拉一公釐,股直肌就必須延長一公釐,如果身體拱成過度伸直,兩者互相牽拉,如果其中一方不能拉長,另一個就必須彌補或沿著筋膜線往上或往下傳遞此應力。
股直肌和腹直肌,通過髖骨形成機械性連結。如果兩者都收縮,髖部和軀幹會屈曲,使得胸廓和膝蓋相互靠近。站立時,相對的張力有助於判斷骨盆的傾斜情況。在過度伸直的姿勢下,兩邊相互拉伸遠離彼此,如果其中一方缺乏彈性,另一方就必須彌補它或將此應力沿著淺前線傳遞。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胸骨區:
從第五肋骨,我們可以繼續經由胸骨肌(如果有的話)往同一方向進行,或者往它相關的筋膜(幾乎都有),包括胸骨筋膜從胸骨的表面穿出,沿著胸大肌底層的筋膜到胸骨外側緣的胸肋關節(腹直肌附著在第五肋骨,我們再次考量另一條經線的出現,前手臂線,兩條都是從第五肋骨,胸大肌、胸小肌的附著處開始。腹直肌筋膜在此形成一個「轉轍區」,根據運動、姿勢、和力學必須的狀況,應力或張力可以選擇不同的路線走)。然而,胸骨肌是一塊不規則、多變、表淺的肌肉,雖然通常以筋膜而非肌肉的方式展現。無論是以胸骨肌或筋膜被檢測到,淺前線透過筋膜層從腹直肌繼續往上,這是顯而易見的,經由胸骨、胸肋關節、肋軟骨,直到胸鎖乳突肌的起點。我們懷疑強大的機械力傳遞過胸骨,也通過這些筋膜層和胸肌筋膜。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胸鎖乳突肌:
胸骨與胸肋筋膜沿著淺前線向上走,會連接至淺頸筋膜的成員:胸鎖乳突肌。胸鎖乳突肌肌筋膜的胸骨頭牢牢地附著到胸骨的頂部和前部,與下自胸大肌筋膜的胸骨層相接。這個重要的軌道向外後方的顳骨乳突行走並到達後外側的帽頂腱膜,它從胸骨上方的外層連結至顱骨後方。這肌筋膜拉力一路貫穿身體前側透過胸鎖乳突肌跳轉到顱骨後面,產生一個很有趣、違反直覺的情況。收緊淺前線會使軀幹屈曲,下頸部屈曲但在頸部頂部的作用卻是過度伸直。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胸鎖乳突肌 (SCM)是一個難以舒展的肌肉,更何況它底下的斜角肌和枕下肌群是如此的短 ,早在淺層被帶到可以伸展之前 ,它們可能就達到極限了。
一般而言,要伸展並打開淺筋膜柱面,特別是胸鎖乳突肌,請站在仰臥個案的旁邊,把您的手掌打開放在其脖子一側的胸鎖乳突肌之上,手指朝向後方 。請注意您的施力方向 :不可推入頸部。
此概念是將表層從底層上剝離下來,而不是將胸鎖乳突肌(SCM)壓扁。您伸展的方向是跟著您的手指往後 ,繞在脖子的「赤道」上,不可用力壓入頸部。 此手法是要將淺頸筋膜(和SCM) 朝後面拉,不要壓迫頸動脈或頸靜脈 。若個案的臉部膚色或顱內壓有顯著變化,表示您應該停止。
當您開始動作,讓個案轉頭往遠離您的方向,當你沿著頸部往後移動時,剝開你手下的組織。請確認個案是沿著頸部軸心旋轉,而不是單純地在治療床上轉到您的對側 。您可以用另一隻手來引導個案的頭部,並提示個案 :如果有確實地沿軸心轉動頭部,就能聽到頭髮摩擦治療床的聲音。如果只是在治療床上滾動頭部,就不會產生此聲音 。
頭骨:
從淺前線上行到頭骨的拉力線,覆蓋並特別影響星點的動作,星點是在枕骨 、頂骨、顛骨的交叉口(在顱骨的內部,是小腦幕的主要連接點) 。同時考慮兩條淺前線的拉力線,特別是當它們都很緊繃時(如在頭部極度前傾姿勢) 一它們可以在枕部處附近的人字縫形成一個功能環圈,這個環圈可觸及並可被釋放 。此外,淺前線的筋膜通過頭皮筋膜的後部與淺背線的筋膜混合。
在胸鎖乳突肌的筋膜和頸部的淺層柱面匯入頭皮的帽狀朧膜處,淺前線的考量和技術與淺背 線相同:我們要沿胸鎖乳突肌,往乳突後上方 、星點附近,尋找特別緊繃的筋膜。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整體伸展:
眼鏡蛇式:
1.呈俯臥姿,手肘夾緊身體,掌心撐在胸部兩側
2.吸氣,手臂撐地將上半身抬離地面,肩膀下沉不聳肩。
3.停留3-8個呼吸,回到原來位置。
橋式:
1.平躺屈膝與臀部同寬,雙手置於身體側面,下背平貼地面,收緊肚子。
2.臀部抬高,屁股收緊,雙腳踩地出力。
3.撐約五秒回到上個動作。
新月式:
1.先呈高跪姿,將前腳往前跨出踩穩,後腳往後延伸,呈現一個低弓箭步。
2.雙手高舉過頭掌心相對。
3.漸漸將上半身往後仰,停留3-5個呼吸。
4.上半身回到原位,腿部姿勢不動放下雙手,左右換邊,重覆上述步驟。
結論:
淺前線要注意是其非連續性,與淺背線長又連貫的性質迥異,它們往往只有在相對極端的過度伸展姿勢,或在極端收縮的狀態下,才真正合成單一的束帶。
淺前線的肌肉也有助於保護人體最脆弱敏感的部位,當我們受到驚嚇時淺前線會反射性的縮短這個反應讓乳突更靠近恥骨,脖子縮回到過伸狀態以保護身體正面器官。縮短的淺前線將頭部向前下方拉,因而需要身體背部和正面同時代償性緊縮,造成肋骨運動受限,進而影響呼吸。
以上如果有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健身訓練相關的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這裡是典捷運動工作室,我們下次見。
資料來源:
Thomas W.Myers 解剖列車-第四版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