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Article

解剖列車—功能線

 

解剖列車-功能線

概論:

功能線讓手臂線得以延伸,跨越軀幹表面走到對側的骨盆與腿部(或反之從腿部向上走到骨盆,再跨到對側的胸廓、肩部、及手臂,因為我們的經線可以在兩個方向上來回)。在這些經線中,一條跨越身體前側、一條跨越身體背側,左右兩側的經線跨越軀幹結合形成一個「X」的形狀。這個群組的第三條經線,同側功能線,從肩部開始走向同側膝部的內側。這些經線被稱為「功能」線是因為它們鮮少被使用來調控站姿,這和其它經線不同,它們在運動或其他活動時藉由對側的力量補充來穩定、抗衡、或強化整個複合體,發揮主要功能。以標槍投擲或棒球投擲為例,選手透過從左腿與髖部向上傳遞額外的速度給要從右手被投擲出去的物體。

 

姿勢功能:

功能線與站姿的關聯很少。在大部分的狀況下,它們是淺層的組織,被大量使用在日常活動中,因而少有僵硬或筋膜縮短來維持姿勢的機會。如果它們整個扭轉來改變姿勢,結果將帶動一側的肩部跨越前腹或後背往它對側的髖部更加靠近。儘管這個動作模式相當常見(特別是跨越前腹來靠近),模式產生通常的來源是螺旋線或第九章中所描述更深層的部分,一旦這些其他的肌筋膜結構已經被平衡,功能線通常安安穩穩,不會表現出特別進一步的問題。
然而除了靜止站姿以外,這些功能線確實有很良好的姿勢穩定功能。在很多瑜珈體位或要求將肩帶穩定在軀幹上的姿勢(例如在頭部以上活動時)中,這些功能線將應力向下傳遞,或者向上提供穩定性,來固定住上肢的支持底面(base ofsupport);少部分的情況下,功能線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為下肢的動作提供穩定性或抗衡力,例如踢足球的動作。
還有一種與功能線有關的常見姿勢代償模式,就是與慣用手或特定活動有關的旋轉偏好,例如反覆性地將一側肩部往對側髖部拉近的競技動作。這動作可能影響所有六條功能線的張力與協調性,不過,螺旋線、側線、或深前線是更明顯限制這個代償模式的因素。

 

動作功能:

透過延長力臂,這些功能線可以跨越身體將一側肢體連接到對側的另一個肢體,而能給予肢體動作額外的動力與精準度。於是,手臂的重量可以用來提供踢腿時額外增加的動量,而骨盆的動作則有助於打網球時的反拍動作。在這些功能線的許多運動應用中,馬上能被想到最普通卻也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每一步行走時肩部與對側髖部之間的抗衡。
功能線在身體上呈現螺旋狀,並且都是以螺旋的模式來作用。它們可以被當作是螺旋線的附屬補充線,當作是手臂線在軀幹的延伸。在實際的活動裡,功能線的拉力方向會不停地改變。
 

功能線的詳細介紹: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背功能線: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背功能線(BFL)起始於闊背肌的遠端附著點特別。向下走到大概闊背肌中心點略為下方處再與腰薦筋膜的表淺層相接。
背功能線大概在腰薦結合處 (sacrolumbar junction) 跨越身體的中線,經過薦椎筋膜與對側臀大肌的下纖維(薦椎與薦粗隆織維)連接。接著臀大肌的下纖維經過髂脛束 (ITT) 後緣的下方,所以也就是在側線的下方,再附著到股骨的後外緣,大概股骨柄下的1/3處。如果持續沿著同一個方向來看,可以發現連接到臀肌與股外側肌,依序向下經過股四頭肌肌腱連接到髕骨 ,再經過髕骨肌腱連接到脛骨粗隆。我們選擇在此處終止背功能線的分析。
 

前功能線: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前功能線(FFL)起始的位置與背功能線大約相同,從胸大肌在肱骨的遠端附著點開始,順著肌肉最下方的纖維連接到肌肉起始點的第五與第六肋骨處。由於將胸小肌包含在內的胸鎖筋膜也連接到第五肋骨,所以可以說前功能線同時是淺前手臂線與深前手臂線的延伸。
這些胸肌群的纖維與腹部的腱膜合成一個連貫的筋膜結構,再連接到腹外斜肌與腹直肌,這條線主要沿著腹直肌的外緣或腹斜肌筋膜的內緣再連接到恥骨,這是一條被稱為半月線的筋膜帶。通過恥骨及恥骨聯合的纖維軟骨後,再藉由內收長肌的肌腱向下、向外、向後連接到對側股骨後方粗線的內側。
 

同側功能線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同側功能線 (IFL) 循著闊背肌這條最外側肌肉的大部分外側纖維,連接到最下方三根肋骨的外緣,藉由強健的筋膜網狀連結走到腹外斜肌的後側纖維,這與側線所包含的纖維相同。如果我們再循著腹外斜肌走將會到達前髂嵴,纖維以筋膜的方式再跨過前上髂棘連接到縫匠肌 ,最終縫匠肌帶著我們向下走到脛骨內髁的鵝足肌群 (pes anserinus) 。透過闊背肌以開放方式支撐身體,如停留在吊環上、或馬戲團表演者在高空鋼索上、或游泳划水時于向下壓水,可以感受到這條線的作用。懸吊在單槓或樹枝上同時扭轉骨盆與腿部也可以讓你意識到這條線的作用。
 

腹外斜肌與功能線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以腹外斜肌作為力量傳遞的例子 ,其上方纖維全部起始於肋骨,但有著多個不同的下方附著點 。 外側纖維走向同側的髖骨(一部分側線及同側功能線) ; 中間纖維走向恥骨(再延伸到對側的內收肌群) ,是屬於功能線的重要分支;而上方纖維經由對側的腹內斜肌橫跨附著到對側的髖骨(螺旋線) 。於是 ,兩條功能線、螺旋線、以及側線的軀幹部分共用腹外斜肌。
 

整體伸展:

圖片資料來源:解剖列車 -第四版
 
主要功能:帶動上肢與下肢扭轉與旋轉、穩定強化功性動作(如投躑、跨欄)
適用情況:旋轉受限、上中下背緊繃、臀部緊繃腹部緊繃。
 

背功能線

1.單手舉起預備
資料來源: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2.對側腳前伸,手向對側腳趾延伸,身體前側如環繞大球的感覺。
資料來源: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前功能線

1.由背功能線的伸展位置起始。
資料來源: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2.前伸腳後收,手向上外側延伸,身體如環繞大球的感覺。
資料來源: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提示:如果向後伸展產生下背不舒服的感覺,可能是手向上延伸的動作忘記做出來了,記得維持手腳延伸的感覺哦。
 

結論:

功能線是人體相對較淺的筋膜層,主要負責在運動時或其他活動時產生力量、抗衡及穩定。並在日常生活裡被大量的使用,只要身體的旋轉功能受到限制,功能線會被優先考慮處理。
在投躑棒球或標槍是運動功能線的絕佳方式,抬起預備的動作包含了投躑側背功能線的縮短以及前功能線的伸展,而投擲的動作本身則反轉這個流程,即縮短了前功能線且伸展了背功能線。在最終的動作時,背功能線擔任剎車的角色,保持在前功能線上的強力收縮,並避免手臂的衝量過大而造成關節受傷。因此增進協調性,精確且個別化的訓練是必要的,同時強化慣用邊與非慣用邊讓身體達成平衡的狀態,對於預防運動傷害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以上如果有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健身訓練相關的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這裡是典捷運動工作室,我們下次見。
 
資料來源:
1.Thomas W.Myers  解剖列車-第四版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
2.肌動學伸展完全手冊 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
TOP